当前位置: 主页 > 殡葬资讯 > 殡仪知识 > 殡葬习俗

丧葬礼仪:入殓

2023-01-18 10:15   作者:小编

入殓是什么意思呢?入殓的意思是:将尸体放入棺材之意,“入殓”,又叫“入棺”、“入木”、“落材”,古称“大殓”,意为将人死尸体移入棺木。各地时间不一;有3天、7天入殓的;有死后当天入殓的。


入殓时,要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。有的地方讲究把死者的头部用红布围上,然后由其长子抱头,金大中入殓最后遗容公开另外4人或6人抬身体,脚先头后出屋。屋外用毯子遮阳或打伞,浮山等地称为“上不见天”。


入棺时,死者的脚要先进 ,然后平放棺内 。原来死者袖口和裤脚系的麻披,这时要解掉。有的地方在男性死者的右手中放上鞭子,左手中放上馒头;在女性死者的双手都放上馒头。鞭子称为“打狗鞭”,馒头称为“打狗干粮”。


死者绝气后要用白布束身,入殓后把白布取出,分给儿孙束腰,名为“留后代”。死者头部要枕一种特制的凹型空心枕,上绘日月、山川、花卉图案,枕中实以线香、五谷等。死者身上再铺七张银箔,最后从头到脚蒙红布七尺,此布须由已嫁女儿置备,俗称“铺儿盖女”。

同类文章推荐
清明节扫墓,什么时间去最好?
清明冬至扫墓一般都是摆什么贡品?
清明祭扫重在情怀 莫用形式衡量孝心
春节祭祖的方式有哪些?
国外有清明节吗?
可否委托公墓办理骨灰托运业务?